綠色發展是天下大勢,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調整優化經濟結構、實現科學發展和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李克強總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積極推廣綠色建筑和建材”。翻閱近年來的政府工作報告會發現,最近三年的政府報告均提到綠色、環保、新型建材。建材產業作為國民經濟的重要基礎原材料工業,既有自身發展中的節能減排和資源綜合利用重任,還肩負著為生態文明建設提供材料支撐的重要使命。因此綠色發展已成為“十三五”建材工業發展的重中之重。
三年多來,工業信息化部和住房城鄉建設部先后為推動綠色建材發展頒布了《促進綠色建材生產和應用行動方案》、《綠色建材評價標識管理辦法》、《綠色建材評價標識管理辦法實施細則》、《綠色建材評價技術導則》等重要文件,形成了比較完善的保障綠色建材發展的政策體系。2016年3月18日,工業信息化部和住房城鄉建設部又發出《關于加快開展綠色建材評價有關工作的通知》(下稱《通知》),要求抓緊安排部署各地綠色建材評價標識工作。《通知》特別強調,根據工作安排,京津冀地區預拌混凝土、預拌砂漿綠色建材評價標識工作已經啟動,各地可結合當地實際情況,加快開展綠色建材評價標識工作。預拌混凝土與預拌砂漿綠色建材評價標識工作的加快推進絕非偶然,這是因為“十三五”期間,基本建設對綠色混凝土的加快發展充滿著期待。
“一帶一路”戰略中的“綠色走出去”
“一帶一路”是習近平主席于2013年提出的建設“新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一帶一路”蘊含著巨大的戰略機遇,它的沿線遍布著新型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家,總人口約44億。踐行“一帶一路”戰略,唯有發展綠色經濟,才能參與全球環境治理帶來的大機遇。綠色發展不僅是中國“十三五”的五大發展理念之一,而且也是全球發展的大趨勢。在“產能合作綠色轉移”中,綠色建材任重道遠。當前,傳統行業產能過剩非常嚴重,2015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把“去產能”列為今年的五大任務之首,是當前供給側改革的重要目標之一。因此,走出去的發展戰略,在去產能和保轉型的大勢面前,愈發刻不容緩。但是加大國際產業合作必須走綠色轉移的道路,絕不允許“污染項目或產品”走出去。數據表明,未來十年間,亞洲基礎設施建設共需要8.7萬億美元。“一帶一路”的發展有一條“綠色門檻”,這就是制定鋼鐵、水泥、新型建材、混凝土及其制品、鐵路的綠色標準,讓這些產品在達到綠色標準后,戴著綠色的標識走出國門。
固體廢棄物與建筑垃圾的綠色資源化
建筑垃圾資源化是指將城市化進程中,舊城改造、基礎設施建設項目中產生的大量建筑垃圾,例如磚石、廢棄混凝土塊等,通過資源化的處置,變成可以繼續使用的綠色建材產品,運用到新的建設項目中,使真正的建筑垃圾的排放量無限接近于零。例如:通過建筑垃圾破碎、篩分設備處理,將建筑垃圾變成可再生利用的各種骨料。建筑垃圾資源化再生骨料可以取代天然骨料來配置普通混凝土或者普通砂漿;也可用于道路修建工程中的路面基層及底基層;或者作為原材料用于生產非燒結砌塊或者非燒結磚,例如再生透水磚、再生護坡磚、再生空心砌塊、保溫砌塊等等。
海綿城市的綠色“海綿體”
海綿城市是能夠像海綿一樣“吸水”和“釋放水”的城市。它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是指城市在適應環境變化和應對雨水帶來的自然災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彈性”,國際通用術語為“低影響開發雨水系統構建”。海綿城市建設主要通過加強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充分發揮建筑、可透水道路、水系、綠地廣場等生態系統對雨水的吸納、蓄滲和緩釋作用,有效控制雨水徑流,實現自然積存、自然滲透、自然凈化的城市雨水系統。建設海綿城市就要有“海綿體”,前面提到建筑、可透水道路、水系、綠地廣場等都可以成為城市的“海綿體”。城市雨水就是通過這些“海綿體”下滲、滯蓄、凈化、回用,最后剩余部分徑流通過管網、泵站外排,從而可有效提高城市排水系統的標準,緩減城市內澇的壓力。綠色的“海綿體”就是再生透水磚、再生護坡磚、再生空心砌塊、保溫砌塊等混凝土制品。還有在海綿城市建設中應用最為廣泛的就是再生景觀透水磚,它也是以再生骨料、水泥等為主要原料,加入適量的外加劑、顏料、加水攪拌后壓制成型。
地下綜合管廊中的“綠色長廊”
住建部將地下綜合管廊建設納入整個城市基礎設施“十三五”規劃,將投351億元建設地下綜合管廊。城市地下綜合管廊是指在城市地下用于集中敷設電力、通信、廣播電視、給水、排水、熱力、燃氣等市政管線的公共隧道,是城市基礎設施的重要組成部分。形象地說,就是將現在直埋在地下的各種市政管線統一安放到一個共同的“房子”里,維修和管護轉入地下,管線得到更安全的保護。綜合管廊又稱共同溝,它是實施統一規劃、設計、施工和維護,建于城市地下用于敷設市政公用管線的市政公用設施。住建部會同財政部開展了中央財政支持地下綜合管廊試點工作,確定了內蒙古包頭等10個城市為試點城市,計劃三年內建設地下綜合管廊389公里(今年開工190公里),總投資351億元。住建部以試點示范帶動了全國建設地下綜合管廊的積極性。據統計,目前全國共有69個城市在建的地下綜合管廊,約1000公里,總投資約880億元。地下綜合管廊的主體就是綠色混凝土制品與管道的集合。
3萬公里高鐵工程中的“綠色基礎”
今年“兩會”期間,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到2020年我國高鐵營業里程要擴充至3萬公里,覆蓋全國80%以上的大城市。數據顯示,2015年底,我國高鐵營業里程達1.9萬公里,根據國家對未來城市的規劃預測,到2020年,我國高鐵營業里程將超過3萬公里,這意味著未來5年,國內高鐵還要新增至少1.1萬公里,高鐵產業鏈將迎來較好的發展機遇。目前,我國已經是世界上高鐵運營里程最長、在建規模最大的國家。截至2014年底,時速300公里以上的高鐵長達9600公里,占全球的百分之六十;我國高鐵保有量約為1300余輛,數量為世界之首。不僅如此,作為高端制造業的代表,高鐵產業也積極輸送海外。高鐵建設分為基建、鋪軌、車輛、電氣化配置、運營及維護五個階段,基建包括橋梁隧道建設,所涉及主要產業有工程機械、水泥混凝土、建筑材料。這一過程建設周期最長,因而在產業投資中最為受益。在高鐵這條大動脈中,作為基礎的綠色混凝土舉足輕重。
萬里新增公路中的“綠色軀干”
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4年底,我國高速公路實現通車里程11.2萬公里,2015年底估計可達到12.3萬公里。“十三五”期間是高速公路加快成網的關鍵時期。據悉,2016年我國將新增高速公路4500公里左右;新改建國省干線1.6萬公里左右;力爭新建改建農村公路18萬公里。高速公路作為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十三五”期間,交通要發揮其支撐和引領作用。下一步的高速公路建設任務非常繁重,但是由于大的存量網,一些重點和方向會適當變化。一是加快高速公路的成網。特別是對省際間的斷頭路盡快貫通,要發揮高速公路系統通道的整體作用。二是要支撐三大戰略“一帶一路”、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按照三大戰略要求盡快建設,加強國際經濟合作走廊類的一些重要的境內通道、省際內的通道,連接沿海沿江的重要港口公路,連接重要口岸公路的建設,為三大戰略實施提供支撐。三是要服務于新型城鎮化。我國正處在新型城鎮化快速發展階段,規劃有21個城市群,城市群和城市群之間,城市群內部城市和城市間互聯互通所需要的高速公路網也是建設重點。四是要支持扶貧攻堅。中央建議已經明確2020年要實現7017萬貧困人口全部脫貧,所有貧困地區都要脫貧。我國有14個集中連片特貧地區,主要在山區和內陸地區,交通是薄弱環節,所以要建設一批高速公路,打通這些貧困地區和重要城市間的聯絡,使得外界的市場能夠進入到這個貧困地區,加快脫貧致富。五是著力提高運輸效率。要加快推進智能高速公路建設,利用互聯網+ 和新技術推進高速公路智能化,ETC聯網今年年底全部實現,可以加快通行效率。在目前的公路建設中,綠色混凝土已是高等級公路不可缺少的基礎材料。
裝配式建筑中的“綠色骨胳”
“十三五”期間,國務院要求積極推廣綠色建筑和建材,大力發展鋼結構和裝配式建筑,提高建筑工程標準和質量。打造智慧城市,改善人居環境,使人民群眾生活得更安心、更省心、更舒心。數據顯示,經過近10年的艱苦努力,我國工廠化裝配式建筑已取得突破性進展,處于世界領先地位。歸納起來有幾種模式,如以萬科等為代表的鋼筋混凝土預制裝配式建筑。這種建筑模式適合于多層、小高層辦公、住宅建筑,在傳統技術框架和框剪基礎上側重于外墻板、內墻板、樓板等的部品化,部品化率為40%~50%,并延伸至現場裝修一體化,成本進一步壓縮,已接近傳統技術成本,可以做到約五天建一層。又如以東南網架、中建鋼構、杭蕭鋼構等為代表的鋼結構預制裝配式建筑。這種建筑模式適合于高層超高層辦公、賓館建筑,部分應用到住宅建筑,在傳統技術核心筒的基礎上,側重于鋼結構部品部件盡量工廠化,還延伸至現場裝修一體化,部品化率為30%~40%,強調集成化率。裝配式建筑的主體都是用高性能的綠色混凝土所構建。
新型城鎮化建設中的綠色前景
今年2月6日,國務院發布《關于深入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的若干意見》,這是我國推動新型城市建設的綱領性文件。文件中要求“堅持適用、經濟、綠色、美觀方針,提升規劃水平,增強城市規劃的科學性和權威性,促進‘多規合一’,全面開展城市設計,加快建設綠色城市、智慧城市、人文城市等新型城市,全面提升城市內在品質。實施‘寬帶中國’戰略和‘互聯網+’城市計劃,加速光纖入戶,促進寬帶網絡提速降費,發展智能交通、智能電網、智能水務、智能管網、智能園區。推動分布式太陽能、風能、生物質能、地熱能多元化、規模化應用和工業余熱供暖,推進既有建筑供熱計量和節能改造,對大型公共建筑和政府投資的各類建筑全面執行綠色建筑標準和認證,積極推廣應用綠色新型建材、裝配式建筑和鋼結構建筑。加強垃圾處理設施建設,基本建立建筑垃圾、餐廚廢棄物、園林廢棄物等回收和再生利用體系,建設循環型城市。劃定永久基本農田、生態保護紅線和城市開發邊界,實施城市生態廊道建設和生態系統修復工程。制定實施城市空氣質量達標時間表,努力提高優良天數比例,大幅減少重污染天數。落實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推廣節水新技術和新工藝,積極推進中水回用,全面建設節水型城市。促進國家級新區健康發展,推動符合條件的開發區向城市功能區轉型,引導工業集聚區規范發展。”我們相信,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的過程,正是綠色建材和綠色混凝土大顯身手的過程。
除了上述提到的國家級的戰略與工程外,從需求端展望:“十三五”期間,還有房地產加速建設保障性住房和加快城鎮棚戶區和危房改造,2016年將改造保障性住房4500萬套。農村基建方面 ,“十三五 ” 期間將翻新20萬公里農村公路等等。在新華網披露的“十三五”體現中國國家戰略的100 大工程項目中,它們涉及科技、裝備制造、農業、環保、交通、能源、人才、文化和教育等領域,將對中國經濟、社會和民生等各方面產生深遠影響,也會給國際社會帶來重大機遇。其中與綠色建材和綠色混凝土相關的項目有高速鐵路營業里程達到3萬公里,覆蓋80%以上的大城市、加快推進國家高速公路網建設。新建改建高速公路通車里程約3萬公里、建設 川藏鐵路沿邊鐵路、建成北京新機場,新增民用運輸機場50個以上,大力推進上海、天津、大連、廈門等國際航運中心建設。提高港口智能化水平、建設城市群交通圈、新增城市軌道交通運營里程約3000公里、建成國家石油儲備二期工程。擴大天然鈾儲備規模、農田有效灌溉面積達到10億畝以上、建設引黃入冀、引江濟淮、引漢濟渭、滇中引水、引大濟湟、引綽濟遼等多項重大引調水工程。推進南水北調東中線后續工程建設、建設西藏拉洛、浙江朱溪、福建霍口、黑龍江奮斗、湖南莽山、云南阿崗等大型水庫、建設西江大藤峽、淮河出山店、新疆阿爾塔什等流域控制性樞紐工程、基本完成流域面積3000平方公里及以上的244條重要河流治理、推進1億左右農業轉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鎮落戶。加快推進約1億人居住的棚戶區和城中村改造。引導約1億人在中西部地區就近城鎮化、培育形成一批功能完善、特色鮮明的新生中小城市、發展具有特色資源、區位優勢和文化底蘊的小城鎮、建設一批新型示范性智慧城市、建設一批示范性綠色城市、生態園林城市、森林城市、建設海綿城市、建設地下管廊(網)、建設50個工業廢棄物綜合利用產業基地、工業污染源全面達標排放、建設5座中低放射性廢物處置場和1個高放射性廢物處理地下實驗室、推進青藏高原、黃土高原等關系國家生態安全核心地區生態修復治理、建設大尺度綠色生態保護空間和連接各生態空間的綠色廊道、推進邊疆地區國土綜合開發、防護和整治、改造建設百萬公里農村公路等等。
綜上所述,我們能清晰地感受到“十三五”對綠色混凝土的呼喚與期待。綠色混凝土是指在全生命期減少對自然資源消耗和生態環境影響,具有“節能、減排、安全、便利和可循環”特征的建材產品。預拌混凝土作為綠色建材的重要分支,其綠色評價標識工作亦已箭在弦上。我國綠色建材發展從1995年提出,綠色建材概念至今已經歷了20多年歷程。自1995年以來,我國建材行業綠色發展意識不斷增強,水泥、玻璃、陶瓷、墻體材料、預拌混凝土等主要原材料產業在節能減排和資源綜合利用等方面取得顯著成就。“十三五”期間,綠色建材及綠色混凝土發展提速已勢不可擋。雖然我國的綠色建材取得了一定的發展,但就目前而言,宣傳不到位讓消費者非常困惑,不知在市場上如何識別急需的綠色建材家居產品,如何找到可信賴的綠色建材家居供應商。因交易信用成本的增加,這些困惑不但淹沒了潛在的消費,甚至使這些消費流失到海外。因此,綠色建材家居產品標準、標識的制定已是刻不容緩。有了綠色標識,消費者可輕松購買;以“物聯網”方式建立綠色建材家居產品追溯機制,讓假冒偽劣產品無處藏身,讓消費者放心購買;物聯網應用開發,實現對萬物“高效、節能、安全、環保”的“管、控、營”一體化。唯有如此,才能讓潛在的需求得以釋放,讓流失海外的消費回流,才能從供給側保障綠色建材的進步。
聯系人(總經理):楊慶友
手機號碼:13276278888
客服電話:0510-88586529
網 址:m.004550.cn
公司地址:無錫市梁溪區會北村230-19
營銷中心:五洲國際工業博覽城江蘇街39棟101
綠色發展是天下大勢,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調整優化經濟結構、實現科學發展和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李克強總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積極推廣綠色建筑和建材”。翻閱近年來的政府工作報告會發現,最近三年的政府報告均提到綠色、環保、新型建材。建材產業作為國民經濟的重要基礎原材料工業,既有自身發展中的節能減排和資源綜合利用重任,還肩負著為生態文明建設提供材料支撐的重要使命。因此綠色發展已成為“十三五”建材工業發展的重中之重。
三年多來,工業信息化部和住房城鄉建設部先后為推動綠色建材發展頒布了《促進綠色建材生產和應用行動方案》、《綠色建材評價標識管理辦法》、《綠色建材評價標識管理辦法實施細則》、《綠色建材評價技術導則》等重要文件,形成了比較完善的保障綠色建材發展的政策體系。2016年3月18日,工業信息化部和住房城鄉建設部又發出《關于加快開展綠色建材評價有關工作的通知》(下稱《通知》),要求抓緊安排部署各地綠色建材評價標識工作。《通知》特別強調,根據工作安排,京津冀地區預拌混凝土、預拌砂漿綠色建材評價標識工作已經啟動,各地可結合當地實際情況,加快開展綠色建材評價標識工作。預拌混凝土與預拌砂漿綠色建材評價標識工作的加快推進絕非偶然,這是因為“十三五”期間,基本建設對綠色混凝土的加快發展充滿著期待。
“一帶一路”戰略中的“綠色走出去”
“一帶一路”是習近平主席于2013年提出的建設“新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一帶一路”蘊含著巨大的戰略機遇,它的沿線遍布著新型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家,總人口約44億。踐行“一帶一路”戰略,唯有發展綠色經濟,才能參與全球環境治理帶來的大機遇。綠色發展不僅是中國“十三五”的五大發展理念之一,而且也是全球發展的大趨勢。在“產能合作綠色轉移”中,綠色建材任重道遠。當前,傳統行業產能過剩非常嚴重,2015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把“去產能”列為今年的五大任務之首,是當前供給側改革的重要目標之一。因此,走出去的發展戰略,在去產能和保轉型的大勢面前,愈發刻不容緩。但是加大國際產業合作必須走綠色轉移的道路,絕不允許“污染項目或產品”走出去。數據表明,未來十年間,亞洲基礎設施建設共需要8.7萬億美元。“一帶一路”的發展有一條“綠色門檻”,這就是制定鋼鐵、水泥、新型建材、混凝土及其制品、鐵路的綠色標準,讓這些產品在達到綠色標準后,戴著綠色的標識走出國門。
固體廢棄物與建筑垃圾的綠色資源化
建筑垃圾資源化是指將城市化進程中,舊城改造、基礎設施建設項目中產生的大量建筑垃圾,例如磚石、廢棄混凝土塊等,通過資源化的處置,變成可以繼續使用的綠色建材產品,運用到新的建設項目中,使真正的建筑垃圾的排放量無限接近于零。例如:通過建筑垃圾破碎、篩分設備處理,將建筑垃圾變成可再生利用的各種骨料。建筑垃圾資源化再生骨料可以取代天然骨料來配置普通混凝土或者普通砂漿;也可用于道路修建工程中的路面基層及底基層;或者作為原材料用于生產非燒結砌塊或者非燒結磚,例如再生透水磚、再生護坡磚、再生空心砌塊、保溫砌塊等等。
海綿城市的綠色“海綿體”
海綿城市是能夠像海綿一樣“吸水”和“釋放水”的城市。它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是指城市在適應環境變化和應對雨水帶來的自然災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彈性”,國際通用術語為“低影響開發雨水系統構建”。海綿城市建設主要通過加強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充分發揮建筑、可透水道路、水系、綠地廣場等生態系統對雨水的吸納、蓄滲和緩釋作用,有效控制雨水徑流,實現自然積存、自然滲透、自然凈化的城市雨水系統。建設海綿城市就要有“海綿體”,前面提到建筑、可透水道路、水系、綠地廣場等都可以成為城市的“海綿體”。城市雨水就是通過這些“海綿體”下滲、滯蓄、凈化、回用,最后剩余部分徑流通過管網、泵站外排,從而可有效提高城市排水系統的標準,緩減城市內澇的壓力。綠色的“海綿體”就是再生透水磚、再生護坡磚、再生空心砌塊、保溫砌塊等混凝土制品。還有在海綿城市建設中應用最為廣泛的就是再生景觀透水磚,它也是以再生骨料、水泥等為主要原料,加入適量的外加劑、顏料、加水攪拌后壓制成型。
地下綜合管廊中的“綠色長廊”
住建部將地下綜合管廊建設納入整個城市基礎設施“十三五”規劃,將投351億元建設地下綜合管廊。城市地下綜合管廊是指在城市地下用于集中敷設電力、通信、廣播電視、給水、排水、熱力、燃氣等市政管線的公共隧道,是城市基礎設施的重要組成部分。形象地說,就是將現在直埋在地下的各種市政管線統一安放到一個共同的“房子”里,維修和管護轉入地下,管線得到更安全的保護。綜合管廊又稱共同溝,它是實施統一規劃、設計、施工和維護,建于城市地下用于敷設市政公用管線的市政公用設施。住建部會同財政部開展了中央財政支持地下綜合管廊試點工作,確定了內蒙古包頭等10個城市為試點城市,計劃三年內建設地下綜合管廊389公里(今年開工190公里),總投資351億元。住建部以試點示范帶動了全國建設地下綜合管廊的積極性。據統計,目前全國共有69個城市在建的地下綜合管廊,約1000公里,總投資約880億元。地下綜合管廊的主體就是綠色混凝土制品與管道的集合。
3萬公里高鐵工程中的“綠色基礎”
今年“兩會”期間,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到2020年我國高鐵營業里程要擴充至3萬公里,覆蓋全國80%以上的大城市。數據顯示,2015年底,我國高鐵營業里程達1.9萬公里,根據國家對未來城市的規劃預測,到2020年,我國高鐵營業里程將超過3萬公里,這意味著未來5年,國內高鐵還要新增至少1.1萬公里,高鐵產業鏈將迎來較好的發展機遇。目前,我國已經是世界上高鐵運營里程最長、在建規模最大的國家。截至2014年底,時速300公里以上的高鐵長達9600公里,占全球的百分之六十;我國高鐵保有量約為1300余輛,數量為世界之首。不僅如此,作為高端制造業的代表,高鐵產業也積極輸送海外。高鐵建設分為基建、鋪軌、車輛、電氣化配置、運營及維護五個階段,基建包括橋梁隧道建設,所涉及主要產業有工程機械、水泥混凝土、建筑材料。這一過程建設周期最長,因而在產業投資中最為受益。在高鐵這條大動脈中,作為基礎的綠色混凝土舉足輕重。
萬里新增公路中的“綠色軀干”
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4年底,我國高速公路實現通車里程11.2萬公里,2015年底估計可達到12.3萬公里。“十三五”期間是高速公路加快成網的關鍵時期。據悉,2016年我國將新增高速公路4500公里左右;新改建國省干線1.6萬公里左右;力爭新建改建農村公路18萬公里。高速公路作為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十三五”期間,交通要發揮其支撐和引領作用。下一步的高速公路建設任務非常繁重,但是由于大的存量網,一些重點和方向會適當變化。一是加快高速公路的成網。特別是對省際間的斷頭路盡快貫通,要發揮高速公路系統通道的整體作用。二是要支撐三大戰略“一帶一路”、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按照三大戰略要求盡快建設,加強國際經濟合作走廊類的一些重要的境內通道、省際內的通道,連接沿海沿江的重要港口公路,連接重要口岸公路的建設,為三大戰略實施提供支撐。三是要服務于新型城鎮化。我國正處在新型城鎮化快速發展階段,規劃有21個城市群,城市群和城市群之間,城市群內部城市和城市間互聯互通所需要的高速公路網也是建設重點。四是要支持扶貧攻堅。中央建議已經明確2020年要實現7017萬貧困人口全部脫貧,所有貧困地區都要脫貧。我國有14個集中連片特貧地區,主要在山區和內陸地區,交通是薄弱環節,所以要建設一批高速公路,打通這些貧困地區和重要城市間的聯絡,使得外界的市場能夠進入到這個貧困地區,加快脫貧致富。五是著力提高運輸效率。要加快推進智能高速公路建設,利用互聯網+ 和新技術推進高速公路智能化,ETC聯網今年年底全部實現,可以加快通行效率。在目前的公路建設中,綠色混凝土已是高等級公路不可缺少的基礎材料。
裝配式建筑中的“綠色骨胳”
“十三五”期間,國務院要求積極推廣綠色建筑和建材,大力發展鋼結構和裝配式建筑,提高建筑工程標準和質量。打造智慧城市,改善人居環境,使人民群眾生活得更安心、更省心、更舒心。數據顯示,經過近10年的艱苦努力,我國工廠化裝配式建筑已取得突破性進展,處于世界領先地位。歸納起來有幾種模式,如以萬科等為代表的鋼筋混凝土預制裝配式建筑。這種建筑模式適合于多層、小高層辦公、住宅建筑,在傳統技術框架和框剪基礎上側重于外墻板、內墻板、樓板等的部品化,部品化率為40%~50%,并延伸至現場裝修一體化,成本進一步壓縮,已接近傳統技術成本,可以做到約五天建一層。又如以東南網架、中建鋼構、杭蕭鋼構等為代表的鋼結構預制裝配式建筑。這種建筑模式適合于高層超高層辦公、賓館建筑,部分應用到住宅建筑,在傳統技術核心筒的基礎上,側重于鋼結構部品部件盡量工廠化,還延伸至現場裝修一體化,部品化率為30%~40%,強調集成化率。裝配式建筑的主體都是用高性能的綠色混凝土所構建。
新型城鎮化建設中的綠色前景
今年2月6日,國務院發布《關于深入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的若干意見》,這是我國推動新型城市建設的綱領性文件。文件中要求“堅持適用、經濟、綠色、美觀方針,提升規劃水平,增強城市規劃的科學性和權威性,促進‘多規合一’,全面開展城市設計,加快建設綠色城市、智慧城市、人文城市等新型城市,全面提升城市內在品質。實施‘寬帶中國’戰略和‘互聯網+’城市計劃,加速光纖入戶,促進寬帶網絡提速降費,發展智能交通、智能電網、智能水務、智能管網、智能園區。推動分布式太陽能、風能、生物質能、地熱能多元化、規模化應用和工業余熱供暖,推進既有建筑供熱計量和節能改造,對大型公共建筑和政府投資的各類建筑全面執行綠色建筑標準和認證,積極推廣應用綠色新型建材、裝配式建筑和鋼結構建筑。加強垃圾處理設施建設,基本建立建筑垃圾、餐廚廢棄物、園林廢棄物等回收和再生利用體系,建設循環型城市。劃定永久基本農田、生態保護紅線和城市開發邊界,實施城市生態廊道建設和生態系統修復工程。制定實施城市空氣質量達標時間表,努力提高優良天數比例,大幅減少重污染天數。落實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推廣節水新技術和新工藝,積極推進中水回用,全面建設節水型城市。促進國家級新區健康發展,推動符合條件的開發區向城市功能區轉型,引導工業集聚區規范發展。”我們相信,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的過程,正是綠色建材和綠色混凝土大顯身手的過程。
除了上述提到的國家級的戰略與工程外,從需求端展望:“十三五”期間,還有房地產加速建設保障性住房和加快城鎮棚戶區和危房改造,2016年將改造保障性住房4500萬套。農村基建方面 ,“十三五 ” 期間將翻新20萬公里農村公路等等。在新華網披露的“十三五”體現中國國家戰略的100 大工程項目中,它們涉及科技、裝備制造、農業、環保、交通、能源、人才、文化和教育等領域,將對中國經濟、社會和民生等各方面產生深遠影響,也會給國際社會帶來重大機遇。其中與綠色建材和綠色混凝土相關的項目有高速鐵路營業里程達到3萬公里,覆蓋80%以上的大城市、加快推進國家高速公路網建設。新建改建高速公路通車里程約3萬公里、建設 川藏鐵路沿邊鐵路、建成北京新機場,新增民用運輸機場50個以上,大力推進上海、天津、大連、廈門等國際航運中心建設。提高港口智能化水平、建設城市群交通圈、新增城市軌道交通運營里程約3000公里、建成國家石油儲備二期工程。擴大天然鈾儲備規模、農田有效灌溉面積達到10億畝以上、建設引黃入冀、引江濟淮、引漢濟渭、滇中引水、引大濟湟、引綽濟遼等多項重大引調水工程。推進南水北調東中線后續工程建設、建設西藏拉洛、浙江朱溪、福建霍口、黑龍江奮斗、湖南莽山、云南阿崗等大型水庫、建設西江大藤峽、淮河出山店、新疆阿爾塔什等流域控制性樞紐工程、基本完成流域面積3000平方公里及以上的244條重要河流治理、推進1億左右農業轉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鎮落戶。加快推進約1億人居住的棚戶區和城中村改造。引導約1億人在中西部地區就近城鎮化、培育形成一批功能完善、特色鮮明的新生中小城市、發展具有特色資源、區位優勢和文化底蘊的小城鎮、建設一批新型示范性智慧城市、建設一批示范性綠色城市、生態園林城市、森林城市、建設海綿城市、建設地下管廊(網)、建設50個工業廢棄物綜合利用產業基地、工業污染源全面達標排放、建設5座中低放射性廢物處置場和1個高放射性廢物處理地下實驗室、推進青藏高原、黃土高原等關系國家生態安全核心地區生態修復治理、建設大尺度綠色生態保護空間和連接各生態空間的綠色廊道、推進邊疆地區國土綜合開發、防護和整治、改造建設百萬公里農村公路等等。
綜上所述,我們能清晰地感受到“十三五”對綠色混凝土的呼喚與期待。綠色混凝土是指在全生命期減少對自然資源消耗和生態環境影響,具有“節能、減排、安全、便利和可循環”特征的建材產品。預拌混凝土作為綠色建材的重要分支,其綠色評價標識工作亦已箭在弦上。我國綠色建材發展從1995年提出,綠色建材概念至今已經歷了20多年歷程。自1995年以來,我國建材行業綠色發展意識不斷增強,水泥、玻璃、陶瓷、墻體材料、預拌混凝土等主要原材料產業在節能減排和資源綜合利用等方面取得顯著成就。“十三五”期間,綠色建材及綠色混凝土發展提速已勢不可擋。雖然我國的綠色建材取得了一定的發展,但就目前而言,宣傳不到位讓消費者非常困惑,不知在市場上如何識別急需的綠色建材家居產品,如何找到可信賴的綠色建材家居供應商。因交易信用成本的增加,這些困惑不但淹沒了潛在的消費,甚至使這些消費流失到海外。因此,綠色建材家居產品標準、標識的制定已是刻不容緩。有了綠色標識,消費者可輕松購買;以“物聯網”方式建立綠色建材家居產品追溯機制,讓假冒偽劣產品無處藏身,讓消費者放心購買;物聯網應用開發,實現對萬物“高效、節能、安全、環保”的“管、控、營”一體化。唯有如此,才能讓潛在的需求得以釋放,讓流失海外的消費回流,才能從供給側保障綠色建材的進步。